报告日期:2025年9月18日
分析范畴:2025年9月10日- 9月17日苹果秋季发布会后跨国官网差异化举措引发的舆情
信息与数据来源:本报告均引用自查证属实的公开市场行为、媒体报道及专业分析工具——识微商情舆情分析系统
苹果公司在2025年的新品全球发布后,因为不同国家官网上展示的宣传动画和文案不同引发一些舆论关注。
(1)韩国市场:取消“捏合”动画手势
2025年9月10日凌晨,苹果举办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iPhone 17系列、新款Apple Watch及AirPods等多款新品。其中,“最薄iPhone”iPhone Air内置eSIM卡,取消实体SIM卡,在中国内地目前仅中国联通为其提供eSIM支持。
为展示iPhone Air的轻薄设计,苹果在官网详情页面添加了单手捏合iPhone Air的动画效果,但该动画未上线韩国官网。
食指与拇指捏合的手势在当地部分群体中被视为对男性生殖器的贬低性暗示,曾引发多起舆论争议。例如,2024年11月,雷诺汽车韩国分公司一员工,就因在宣传视频中做出类似手势而成为众矢之的。此前麦当劳宣传语就曾因此手势修改。
苹果(中国)官方客服表示,确有调整。苹果公司在发布动画前会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每个国家的不同背景进行一定调整,韩国也是如此。
(2)中国市场:调整AirPods Pro 3广告文案
近日,有网友发现苹果新品AirPods Pro 3中国区广告文案与外国区文案有区别,中国区表达为“从早忙到晚,加加班也没问题”,美国区文案为“从早上九点工作到下午五点”。部分网友将中国区表述与“996”加班文化相联系,认为苹果有意迎合或暗示了这一敏感社会议题,从而引发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除英语版本外,其他多个语种的文案也并未统一采用“朝九晚五”的表达,“加班”一词也不止在中国大陆区提到。中国的香港(加班都无有怕)和台湾地区(加班也没问题)、日本区、德国区(Plus Überstunden 额外加班时间)、法国(Voire un peu plus 甚至再多一点)等地区的表述均根据本地语言习惯有所调整。
对此,苹果客服解释这样的文案是为了更生动形象地向客户凸显产品续航提升的特点。
这两项调整均引发了舆论关注。根据识微商情分析系统(<<<点击免费试用)显示,2025年9月10日00时至2025年9月17日17时,有关“苹果各国官网差别话题”的舆情热度约为33,866。
通过观察趋势可知,舆情于9月10日15时达到最高峰,对应苹果韩国官网取消捏合手势,当天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9月16日出现一个舆情小高峰,对应苹果中国官网加班文案话题被热议。
从两个峰值来看,前者接近后者的两倍,也说明了苹果韩国官网取消捏合手势相对关注度更高。但两次事件的舆情持续时间均较短,也说明舆情来的快去得也快。
该时段内,有关“苹果各国官网差别话题”的舆情情感倾向以中性为主,占55.7%;其次为负面舆情,占22.6%。正面舆情较少,占21.7%。表明调整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品牌风险。
(1)舆论情况
识微商情深入对比分析正负面讨论之间的关键差异,揭示出其中的关键差异与沟通障碍。
宣传文案评价的分歧:
正面评论称赞苹果针对不同地区的宣传文案调整体现了对当地特色和用户情感的尊重,是贴心且高情商的宣传工作。
负面评论则指出苹果中国区AirPods Pro 3续航文案引发“996”加班文化争议,部分网友感觉受到侮辱、被内涵,甚至认为有辱国格,影响了对苹果品牌的好感度。
产品性能体验的矛盾表述:
正面评论强调苹果设备续航稳定,运行丝滑,能帮助用户在加班等场景下保持效率。
负面评论反映苹果系统更新后手机发热、耗电快,且苹果产品续航能力不佳,影响手机正常使用体验。
本地化调整效果的不同认知:
正面评论认为苹果移除韩国官网iPhone宣传图中具有敏感文化含义的“捏合”手势是出色的本地化调整。
负面评论指出韩国官网iPhone17Air页面无捏合手势引发网友调侃,一定程度上影响苹果在部分用户心中的形象。
(2)回应策略
舆情发酵后,苹果公司官方并未就此两项调整发布正式声明,仅由客服渠道进行了个别解释。相较于近段时间猛冲锋PK名嘴、连日挂在热搜的某餐饮品牌,苹果这种相对“静默式”回应有这些优点。
“做”优于“说”
苹果认为调整行为本身已经解决了潜在问题,无需再画蛇添足地发布声明。发布声明反而可能将一件已经平稳处理的小事,升级为需要官方定性的焦点事件,吸引更多不必要的关注。
避免议题失焦
一旦官方回应,媒体焦点将从“苹果发布了新产品”转向“苹果为何要修改文案/动画”,使舆情彻底偏离新品宣传的主航道。
维护品牌调性:
苹果历来保持高冷、简洁的品牌调性,对市场上的各种声音并非有求必应。频繁回应会损害这种品牌形象。
(3)回应效果
仅以“苹果发布会”和“苹果各国官网差别话题”舆情热度作为对比,可以看到前者热度远远高于后者。这表明公众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度远超局部文案争议,苹果的静默策略在客观上遏制了情绪蔓延。与其在舆论漩涡中越描越黑,不如让行动本身成为最有力的回应。这种克制回应与品牌一贯的“以产品说话”理念高度契合,在信息过载时代反而形成了一种反向沟通张力,使公众默认其调整行为已蕴含立场。
详细到具体事件和网民观点(尤其是负面的)来看,苹果对韩国手势事件和中国文案事件采取的“静默式回应”策略效果存在差异:
韩国手势事件:此事件与中国消费者关联度低,不触及切身利益,大多数玩梗,没有形成危机,本身是成功的预防,低调处理是上策。如果大张旗鼓的回应反而显得刻意。
中国文案事件:静默式回应也可能是一种高风险策略,部分用户认可,部分用户却不买账,说明本地化策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更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和文化特点。当议题已经触及社会价值观和公众情绪时,官方信息的缺位,缺乏权威解读使得舆论更多由网民情绪主导。虽然短期内规避了焦点转移,但可能在一些用户心中种下“苹果不尊重中国职场环境”的负面印象,对品牌好感度造成了隐性损耗。更优的策略或许是在保持主流沉默的同时,通过非官方但可信的渠道(如知名KOL)进行温和的解读和引导,微妙地平衡舆论。
例如,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中国蓝新闻官博“中国蓝新闻”对于苹果中国区AirPods文案“加加班也没问题”的话题,这样表述:“以更贴合中国用户普遍存在的工作现实,避免引发情感抵触。这一系列操作体现了苹果在跨区域营销中的高度谨慎与文化敏感性。”着重强调了苹果的本地化策略,凭借媒体的影响力成为相关话题下的热门博文,为话题解读提供了主流的方向。
(1)文化尊重与合规性
跨国企业的运营底线是尊重当地法律法规与文化习俗。苹果在韩国的调整是对文化禁忌的预防性规避,是跨国经营的“必修课”,能有效避免如Swatch使用眯眯眼广告等因类似问题引发的强烈抵制。
监测时段内(2025年08月14日00时至2025年08月18日14时),有关“Swatch眯眯眼广告事件”的舆情情感倾向以负面为主,占50.6%。 Swatch在广告宣传图中使用“眯眯眼”模特造型,这一动作被认为具有对东亚人的种族歧视意味,严重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感情,引发了全网声讨和抵制,导致品牌陷入舆论漩涡,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急剧下降,部分消费者表示将不再购买该品牌产品。
(2)品牌安全与声誉保护
在全球化传播中,看似中性的内容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可能被解读出负面含义。事前筛查和调整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品牌声誉保护机制,能防止潜在的大规模舆情危机。
(3)提升用户好感与认同感
成功的本地化能传递“品牌重视并理解本地用户”的信号,从而增强用户归属感和品牌忠诚度。例如,正面观点中就有称赞苹果的调整“非常尊重”、“高情商”。
苹果公司通过“全球标准+区域弹性”为前提,主动进行调整的行为本身,是预防性管理的核心,值得所有企业学习,毕竟事前预防远胜于事后补救。
预防工作如何做?重点总结如下:
(1)建立深度文化洞察与数据库
不要只做简单又表面的英译中或其他语言的翻译工作,而需要与当地团队、文化顾问、舆情监测机构合作,深入理解文化符号、历史脉络、社会热点和敏感点(如韩国的特定手势、中国的“996”“眯眯眼”标准地图等)。形成可供营销、公关、法务部门查询的《全球市场文化风险指南》。
(2)文化培训机制
为全球营销团队和公关团队提供定期文化培训,增强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应包括具体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提升团队应对文化冲突的实际能力。
(3)实施全流程内容审核机制
建立跨职能的(营销、公关、法务、本地化团队)内容审核流程。所有面向不同区域发布的营销物料、文案、视觉设计都需经过本地化审核和文化敏感性测试,而不仅仅语言翻译完了就完事了。
(4)制定分级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预先制定分级响应策略。例如,何种级别的问题需要立即回应、何种需要静默观察、何种需要启动高层道歉等。苹果本次显然启动了“静默观察”预案。
(5)本地化不要变成刻板印象
本地化需把握分寸,避免“过度本地化”或“刻板印象”。中国区的文案调整本想更“接地气”,却意外滑入敏感社会议题,说明对当地社会情绪的洞察仍需深化,避免弄巧成拙。
(6)品牌调性与本地化的平衡
在调整时,平衡全球形象与本地化需确保不损害品牌全球统一的核心价值和形象。全球统一元素(如产品核心功能表述)保持一致性,避免品牌认知混乱。区域弹性部分(如文案、视觉符号)赋予本地团队一定的决策权,使其能够快速识别风险并做出灵活的调整,无需事事上报总部而错失处理先机。
苹果公司此次的地域化调整事件,说明跨国企业舆情管理的复杂。其预防性的调整措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风险意识值得肯定。然而,其在中国市场的文案调整也暴露了本地化过程中对深层社会情绪洞察的不足。后续采取的“不回应”策略是一次基于其品牌实力的风险决策,短期奏效,但并非普适法则,这也是其他跨国企业或国际品牌在借鉴其策略时需要注意的。
对于所有跨国企业而言,构建系统化、前置性的地域文化舆情风险管理体系,将文化敏感性融入品牌战略,适应本地化,而非依赖事后反应,是全球化竞争中维护品牌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干货推荐:
【识微商情系统】支持全网舆情监测与分析、口碑查询、营销效果分析等功能,点击免费试用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