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儿童启蒙类APP“宝宝巴士儿歌”因被指推送不良广告内容引发广泛争议,家长担忧会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事件曝光后,宝宝巴士先后通过客服回应与官方致歉声明作出反馈,引发社会各界(媒体、网民)对儿童APP广告审核、盈利模式及儿童网络安全的集中讨论,相关舆情在短时间内快速发酵,形成以负面声音为主的舆论态势。
一、事件概述
(1)事件起因
近段时间,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反映,打开专注打造儿童启蒙数字产品的宝宝巴士(BabyBus)旗下“宝宝巴士儿歌”APP 时,开屏广告频繁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的第三方页面。用户提供的截图显示,广告内容包括 “三女共侍一夫” 等露骨标题、主播衣着暴露的直播画面,且关闭按钮设计隐蔽,儿童误触后会强制下载陌生软件或进入不良页面。
家长指出,此类广告可能对儿童心理造成冲击,且与宝宝巴士 “传递真善美” 的企业使命严重相悖。
(2)品牌回应
10月28日,宝宝巴士品牌客服表示,非会员状态下APP内确实会展示由第三方平台投放的广告,但平台会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监督。审核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如出现低俗等不适宜的广告,属于“异常情况”,将反馈至技术部门进行排查处理。
10月29日,宝宝巴士通过官方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及整改声明》,承认事件 “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承诺 “第一时间下线所有问题广告,停止与涉事平台合作”,并对审核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技术措施:自行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针对第三方平台无法监控的广告主实施精准拦截;升级会员体系,优化免费版用户的广告过滤机制。
后续承诺:“希望家长继续监督,让我们为儿童创造健康环境”。
二、舆情趋势
根据识微商情舆情分析系统(<<<点击免费试用)显示,2025年10月28日00时至2025年10月29日14时,有关“宝宝巴士被指推送低俗广告”的舆情热度约为20,952。通过观察趋势可知,舆情于10月29日09时达到最高峰。
该时段内,有关“宝宝巴士被指推送低俗广告”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约占85.2%,其次为新闻APP(约占6.3%),短视频(约占5.5%)。
该时段内,有关“宝宝巴士被指推送低俗广告”的舆情情感倾向以负面为主,占43.2%;其次为中性舆情,占38.6%。正面舆情较少,占18.2%。
该段时间内,有关“宝宝巴士被指推送低俗广告”的舆情信息以评论为主,占51.4%;其次为原帖,占38.5%;转发较少,占10.1%。
三、舆论分析
(1)媒体报道
关注宝宝巴士对低俗广告事件的回应及整改措施
宝宝巴士针对旗下“宝宝巴士儿歌”APP推送低俗广告一事作出回应,承认问题广告由第三方平台接入,并对用户致歉。公司已下线所有问题广告,并自主研发强制拦截功能,加强对广告主的审核与屏蔽。非会员状态下APP会展示第三方广告,平台虽进行审核但存在疏漏,后续将排查处理。整改措施包括与广告平台沟通机制优化,重点解决儿童误触下载软件等问题,力求为儿童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澎湃新闻、新闻晨报、山西日报、新闻晨报)
聚焦低俗广告涉嫌违反广告法的法律争议
律师分析称,广告法第九条明确禁止含淫秽、色情内容,第三十四条则规定平台需履行审核义务。长三角之声强调,平台作为广告发布者,需对内容合法性负责,若未主动禁止违规广告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新闻晨报提到,消费者可向平台投诉或向监管部门举报,推动问题广告下架。(经视直播、长三角之声、新闻晨报)
讨论低俗广告对儿童及家长的实际影响
家长反映,儿童使用APP时因无法识别广告跳转选项,频繁误触进入低俗直播页面,甚至自动下载陌生软件,存在不良信息引导风险。此类广告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更可能对儿童认知造成负面影响。宝宝巴士客服解释广告是免费服务的支撑,但承诺将减少对用户的影响。(新闻晨报、山西日报)
分析平台广告审核机制存在的漏洞与责任
尽管宝宝巴士声称对第三方广告进行审核,但多家媒体指出其机制存在明显漏洞。人工与机器审核均无法做到百分百覆盖,低俗广告被归为“异常情况”,需技术部门排查,尤其对广告主后续内容更新缺乏监控。律师及媒体均强调,平台需承担法定审核责任,不能以第三方投放为由推诿。(新闻晨报、经视直播、搜狐网)
建议消费者通过多渠道维护权益
针对低俗广告问题,律师建议消费者采取双重维权路径:一是向广告发布平台投诉并要求下架;二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推动执法介入。家长若发现违规内容,可保存证据并通过官方客服或监管渠道反馈,形成社会监督合力。此类投诉有助于倒逼平台完善审核机制,保障儿童网络使用安全。(经视直播、长三角之声)
(2)网民观点
宝宝巴士儿歌APP开屏推送低俗擦边广告,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家长反映打开宝宝巴士旗下“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儿童误触后还会触发自动下载陌生软件、遭遇无法关闭的弹窗骚扰等。这些低俗广告可能对儿童的价值观和认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让家长担忧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
宝宝巴士广告审核机制缺失,责任推诿难服众
宝宝巴士将低俗广告问题归咎于“第三方平台接入”疏漏,但作为服务数亿家庭的儿童启蒙平台,其审核义务本应高于普通APP,这种甩锅行为引发公众质疑,暴露了平台审核机制的严重缺位和管理漏洞。
宝宝巴士盈利模式依赖广告,影响用户体验
宝宝巴士超7成收入依赖APP广告,非会员用户被迫暴露于风险广告中,被指“变相逼迫付费”。此外,APP内广告过多、开屏广告自动跳转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让家长和孩子感到困扰。
宝宝巴士整改缺乏诚意,未重塑“儿童优先”逻辑
宝宝巴士虽及时致歉并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如下线相关广告、处理审核负责人、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等,但用户认为整改仅停留在技术补丁层面,未重塑“儿童优先”的产品逻辑,如降低广告密度、增强家长控制权等,类似危机恐将重演。
宝宝巴士家长控制功能存在漏洞,无法有效保护儿童
有家长反映宝宝巴士设置的家长密码容易被破解,孩子很容易就能打开APP并接触到不良内容,这说明平台的家长控制功能存在漏洞,无法有效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
推荐阅读:
【识微商情系统】支持全网舆情监测、口碑查询、营销效果分析等功能,点击免费试用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