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图一时便宜,猛猛囤团购券的消费者,基于对平台的信任,以为都是不用过期就能自动退,万万没想到被“背刺”了。
近日,大量用户反映某平台购买的团购券到期后系统显示“退款成功”但资金实际未到账,涉及2014-2019年期间多笔订单,客服初期推诿责任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激化矛盾。随着事件发酵,“退款查账” 成为全网热议话题,消费者信任被打破,主动核查过往订单,其他电商平台也被曝出类似退款到账问题,引发公众对电商平台退款机制及资金监管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从事件概述、舆情趋势、舆论分析三方面,梳理事件脉络、呈现舆情特征、剖析公众态度,为了解该事件的影响与行业潜在问题提供参考。
一、事件概述
美团团购退款争议爆发(2025年8月中旬)
不少用户反映美团团购券到期后未自动退款,系统显示 “退款成功” 但资金未到账。消费者排查发现,2014-2019 年期间的历史订单存在退款异常,部分2016 年订单显示 “退款 0 元”,客服回应称 “问题出在银行或微信支付”。
美团正式回应(8月24日深夜)
美团客服官方社交账号首次回应:周末紧急成立了专项客服团队,但仍然出现了咨询排队现象。否认 “不查询就不退款” 传言,解释问题分两类——信息展示滞后(已修复)和支付渠道异常(退款至美团余额)。承诺2017年后订单可自主查询退款去向,2017年前订单可通过客服追溯。如遇到用户的美团账户已注销或异常,平台无法自动退款,美团将联系用户接收。
关联事件
8月26日,“退款查账”成热议话题,消费者被打破“平台信任惯性”,开始主动核查、维权。其他电商平台也被部分网友爆料存在类似退款到账问题。
同时,如何查询退款是否真实到账的攻略也被网友自发推广,具体如下:
(1)美团端:
我的 → 钱包 → 账单 → 筛选“退款” → 按年份逐笔核对。
(2)支付端:
微信:我 → 服务 → 钱包 → 账单 → 选择年份/月份;
支付宝/银行卡:查询对应平台流水,对比退款时间与金额。
二、舆情趋势
根据识微商情舆情分析系统(<<<点击免费试用)显示,2025年8月23日00时至2025年8月26日15时,有关“多平台现历史订单退款未到账事件”的舆情热度约为39,882。通过观察趋势可知,舆情于8月26日14时达到最高峰。
该时段内,有关“多平台现历史订单退款未到账事件”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约占63.8%,其次为短视频(约占14.5%),新闻APP(约占12.2%)。
该时段内,有关“多平台现历史订单退款未到账事件”的舆情情感倾向以负面为主,占48.0%;其次为中性舆情,占41.4%。正面舆情较少,占10.6%。
三、舆论分析
(1)正面信息概述
积极的客服响应举措: 美团因短期客服咨询量较大,在周末就紧急成立了专项客服团来处理部分订单退款“审核中”引发网友“追查订单”的问题。
(2)负面信息概述
美团订单显示退款成功但实际未到账,涉及多年历史订单: 用户发现美团2014 - 2019年甚至更早的历史订单,页面显示“退款成功”“审核通过”,但银行/支付平台流水无对应记录,部分订单退款金额显示为0元,还有订单状态长期卡在“审核中”“处理中”,导致用户资金无法正常收回,需花费大量时间自查。
美团退款查询功能存在问题,增加用户查账难度: 用户使用美团退款选项筛选订单时,系统显示无相关订单,与实际情况不符,阻碍用户正常查账,让用户难以准确发现退款未到账的订单。
美团客服处理退款问题不力,推诿现象严重: 用户向美团客服反馈退款未到账问题时,客服常以“系统问题”推诿,需用户多次追索,且未明确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方案,导致用户问题解决周期长,体验差。
平台利用技术壁垒侵占用户沉淀资金,引发信任危机: 用户认为平台利用技术漏洞,在退款流程上做手脚,侵占用户沉淀资金,尽管涉及金额较小,但总量庞大,让用户感觉基本权益无法保障,对平台信任度大幅降低。
买到假货申请仅退款遭平台拒绝,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用户在平台购买到假货,申请仅退款却不被平台同意,使得消费者在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推荐阅读:
【识微商情系统】支持全网舆情监测与分析、口碑查询、营销效果分析等功能,点击免费试用
【文章声明】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civiw.com,电话:4008299196,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